汽车尾气、工厂烟雾、野火霾害。无论你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,几乎每天恐怕都难逃空气污染的“陪伴”。空气污染仍是普遍且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威胁。据估计,2021年约有81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。今年的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以“为空气赛跑”为主题,聚焦解决方案,呼吁各国迅速应对这一紧急状况。
联合国环境署
地球表面分布着超过,这些湖泊不仅提供了全球90%的地表淡水,还与补给河流共同维系着约6000万人的生计。然而,在气候变化、过度取水和污染的多重压力下,全球湖泊正面临萎缩、泛滥甚至生态死亡的严峻挑战。联合国环境署专家戴安娜·科潘斯基指出:“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衰退趋势,否则将为依赖湖泊生存的数亿人带来灾难性后果。”在首个世界湖泊日(8月27日)到来之际,环境署深度解析了全球湖泊面临叁大威胁,并提出关键解决方案——通过综合管理、流域治理与数据投资,守护这些维系人类生存的珍贵资源。
“我爱这条河流,因为我出生在这里。我希望保护好它,哪怕只是做一些小事。”印度尼西亚德波的一名43岁的护河志愿者巴克里表示。他家住在德波和茂物交界处,在河岸边开了一家小店,这一带人们的生计都依赖着芝利翁河。该河流绵延100多公里,最终汇入爪哇海,沿岸有380多万居民。旨在加强地方治理,促进对芝利翁河流域的可持续管理,提高社区参与,尤其是妇女和弱势群体的参与。该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,实施,重点是帮助东南亚国家联盟六个成员国减少污染和适应气候变化。
横跨四个国家、绵延1000公里的中美洲珊瑚礁是西半球最大的堡礁,包括 60 种珊瑚。在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与日俱增的情况下,保护工作刻不容缓,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就此展开了努力。
面对迫在眉睫的地球危机,专家强调需要更多的妇女参与科学研究。(Susan Gardner)讨论了性别平等对于环境解决方案的重要性。
全球自18世纪以来湿地减少85%,气候变化和城市化也在持续威胁着生态系统;与此趋势相反,智利卡韦尔潟湖的重获新生堪称可持续保护的成功典范。
为了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,我们需要减少合成肥料的使用,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农业措施,并投资于更好的氮管理技术。
圣基茨和尼维斯推出干旱预报系统,帮助农民适应气候变化,确保粮食安全。
气候变化加速了的解冻,可能释放出处于休眠状态的致命微生物和病原体,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。
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的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,要求使用基因数据的公司向联合国管理的“”捐款,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。
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将近1.5°颁,而,全球气温将上升2.6-3.1°颁,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。由于气候影响对全球最贫困人口的打击最为严重,指出,各国必须加大适应力度,首先要在即将召开的上做出资金承诺。根据报告,尽管资金流在不断增加,但实际提供的资金与需求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。报告强调,鉴于我们面临的挑战规模巨大,弥补适应资金缺口还需要采取创新方法来调动更多的财政资源。强化促成因素是解锁适应资金的关键。还需要为较难融资的战略性、变革性适应进行投资。适应融资也需要从被动反应、增量式、基于项目的行动转向更具前瞻性、战略性和变革性的适应。
全球有近使用低效炉灶或明火做饭,吸入有害烟雾。
每年,全球生产约4.3亿吨塑料,其中大部分很快成为废弃物。在于“”的运用。